2017-2018年,金融監管動作頻繁,監管政策密集發布,金融監管體系改革的步伐穩步推進。
銀行業新常態:
01 銀行業整體資產規模增速放緩
中小銀行資產增速在2010年達到29%的歷史高點后進入下行通道,降至近三年的13%左右;
02 不良貸款增加,風險持續暴露
中小銀行由于底子薄弱,抗風險能力較差,成為不良貸款爆發的“重災區”;
03 息差收窄導致銀行利潤增長承壓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息差收窄的趨勢也將給中小銀行帶來巨大挑戰;
04 金融多元化競爭導致銀行主導地位削弱
在混業經營大資管時代,互聯網金融等創新業務與銀行之間的行業壁壘逐步淡化,相互之間的競爭加劇。
在新常態下,銀行業為了尋求突破發展而呈現出經營多元化、產品小微化、管理數字化、應用云端化、IT部門開放化等特點。銀行為適應新常態而作出的一系列改變都是在滿足監管合規前提下的數字化轉型發展。
機遇:
政策紅利: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十五年聚焦三農,2018年的鄉村振興戰略是十九大重大決策部署;
消費增長:中國農村居民消費指數連續多年高于城鎮消費的增長,必然伴隨金融需求的增長性;
客戶升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制定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目標為60%,村行,農商行現有客戶伴隨收入增加、消費升級將產生龐大的金融需求;
現有金融壓抑:鄉鎮地區的存貸比僅為57.6%,比城鎮地區均值低17.2%。農村貸款市場還有數萬億藍海市場等待耕耘。
挑戰:
同質化嚴重:向大行看齊,爭客戶爭存款,導致高息攬儲高息放款,積累了嚴重風險;
行業整體利潤率下滑:受經濟增長放緩、利率市化等因素影響,農商行總體資產利潤率下降最快;
跨界競爭嚴峻: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將目光投向農村市場,特別是正在布局農村電商的互聯網巨頭們;
年輕客戶流失:中小銀行如果不能滿足年輕人對金融服務實時、便捷、移動化的要求,會逐漸失去這些高潛力客戶。
中小銀行應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對自身業務進行革新,做到“師夷長技以制夷”。
中小銀行應根植于地方經濟,重點服務本地居民和中小企業,在把握風險控制、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的前提下做到形成特色、注重創新、合規發展、抱團取暖。
在此路徑選擇下,科技可為中小銀行發展賦能。金融科技將開辟觸達客戶的新路徑,讓全方位獲客成為可能;實現金融服務的新體驗,一切以客戶為中心;在支付、融資、理財等多方面革新傳統業務的服務模式;推動風控的新探索,助力建立完善的風控途徑;驅動銀行實現數字化管理和融合,提升客戶服務決策等效率。
一直以來,融信云技術平臺與托管服務不斷發展,提供了包括核心業務、管理類業務、支付結算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等一站式托管服務;突破了金融云資源及服務,提供涵蓋云資源、開發測試云、災備建設等一整套解決方案。
產品開發方面,融信云針對營銷獲客、提升體驗、強化風控、提升效率等不同的訴求點,分別設計了創新單品,如二維碼收單、對公預約開戶、征信查詢前置、易付通、移動業務管理平臺等。
融信云網絡金融場景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中,線上權益、線上商城、線上貸款等網絡金融產品在陸續上線中。而在精準營銷、運營優化、風險控制等數據服務領域,正處在創新探索階段。
目前,融信云已與京東數字科技強強聯手、與深農商傾力合作,聯合打造互聯網特性金融科技平臺及運營體系,希望能夠為中小銀行發展提供最強服務支持!
融信云希望與中小銀行一起